环球快报:日本央行“突袭”全球,大幅修改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国际

2022-12-21 18:10:55   来源:

文/《清华金融评论》资深编辑孙世选


【资料图】

12月20日,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在货币政策会议中决定大幅修改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宣布将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目标浮动区间从±0.25%上调至±0.5%左右,同时将明年1—3月日本国债购买规模从7.3万亿日元/月提高至9万亿日元/月。

上周继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之后,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也宣布加息50个基点。

本来市场人士以为2022年全球加息潮的最后一浪已经结束,2022年余下时间全球在货币政策上没有预定的“大事”发生,人们可以“踏踏实实”过元旦了。

结果,谁知“半路杀出了”日本央行。

12月20日星期二,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在货币政策会议中决定大幅修改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ield Curve Control, 简称YCC),宣布将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目标浮动区间从±0.25%上调至±0.5%左右,同时将明年1—3月日本国债购买规模从7.3万亿日元/月提高至9万亿日元/月。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举是为了让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更平稳,而不是提高利率”,日本近10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大于副作用”。

日本央行的意外行动导致日元在汇市普遍上涨,日本股市走低。日元兑美元跳升至4个月最高,创下24年来最大单日涨幅。美元兑日圆周二骤跌3.9%,达到131.655日圆。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周二收盘跌2.46%。

收益率曲线控制,是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目标期限国债,将该期限国债收益率控制在某一特定水平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日本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是继2013年日本央行提出将CPI年率控制在2%目标后,综合考虑经济活动、物价变化等因素,由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提出的进一步量化质化的货币宽松政策(QQE)。2016年9月21日,日本央行在议息会议中宣布出台“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

曾经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的央行不止日本央行一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在20世纪40年代诞生于美国。此后,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先后在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采用。澳大利亚央行最终在2021年11月放弃了收益率曲线控制。

目前,日本是唯一仍在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的国家。

2022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应对通货膨胀为名开启加息周期,截至2022年9月末已累计加息300个基点,创下自1981年以来最大密集加息幅度。

由于美联储和美元在全球货币市场占据的不寻常地位,大多数国家在制定本国货币政策时会把美联储货币政策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美联储激进加息,货币政策急速转向,导致很多国家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而跟随美联储加息。“加息潮”在全球涌动。

但是,在全球汹涌的“加息潮”下,也有一个“另类”(但不是唯一的“另类”),这就是——日本央行。日本由此也成为当下唯一维持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

在全球加息潮下,一直维持量宽政策的日本央行面临的压力无疑是不容小觑的。2022年,日本央行承受物价持续上涨、日元急剧大幅贬值的巨大压力。

日本长时间的低利率环境,促使日元成为国际套息交易(carry trade)中的主要融资货币。对于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而言,日本是最大的资金“输出国”,即热钱的来源地。

如果日本央行最终决定收紧政策,将对全球市场造成较大的动荡。全球加息潮下,随着利率的走高,廉价融资越来越少。而日元汇率的急升意味着日元的廉价融资货币地位难保,全球“便宜钱”最后一个水龙头也会拧紧。

这种情况会发生吗?‍‍

答案在2023年。

关键词: 日本央行突袭全球 大幅修改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国际